缸就是一種細緻到極致的活兒。為什麼這麼說?來看看日本的造景師Katsuki Tanaka(田中先生)的作品你就知道了。
這是去年的作品《Quiet stream》(安靜的溪流)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缸中的叉葉鐵變多,漸漸遮擋了骨架,變成了這樣:
拆除。每天一點點地進行造景的“解體”,和此前的製作時一樣,每天抽出幾分鐘,拿石頭、拿水草、把活體移到另一個缸裡。這些事項當然也可以一次性完成,不過很容易變得粗糙。缸體是玻璃製品,最好還是精細的手工操作。
停止二氧化碳的添加,水草也很健康。小心拿出來後放到另一個容器裡飼養,作為水草的“庫存”。
剩下的底床和活體全部清理出來,只剩下了水。做到這個程度已經花了快1個月時間:
後方墊高,用“U”型的亞克力板作為支撐,左右兩側很高的是預留給過濾桶的進水管的。
白棉放在U型板下面,希望能給硝化細菌提供更多的居住地。
用白繩拉出輔助線,相比直接在缸壁上用筆劃輔助線,這種白繩的輔助線更直觀,但顯然也更麻煩。
用玻璃膠把石頭和石頭之間粘連起來,要等待玻璃膠完全乾了以後再繼續擺石頭,所以進度稍微有點慢。
為防止水草泥從石頭的縫隙處漏出來,每個縫隙都塞這白棉。這些白棉都是反複使用的,所以看上去有點發黃。
大致的骨架就是這樣,沒有所謂的主石、副石,白繩交彙的地方就是視覺的焦點。
完成鋪設,這過程其實很緩慢,坡度太高了,水草泥只得慢慢倒入。
中心有很大一片設計為寬大的河流,也就是石頭之間的區域,現在塞了很多白棉雜其間,一點點撕下適合的白棉再一個個塞進去,一定花費了不少時間。
水草栽種區域其實還是很大的,從前往後,能栽種的面積越多越容易營造出更多的層次,所以在本就不是很寬的缸裡(寬度50cm)做出這麼大的後景栽種面積實屬不易。
栽種區域很陡峭,從存放水草的缸中取出來,直接分成一小份,然後放在水草泥上,再噴一下水就算種完了。
因為打算無水啟動,所以迷你矮几乎就是放上去、牛毛淺種了一下。
第一階段的種植完成,只花了大約20分鐘,水草基本上是滿種。
由於前部沒有足夠的光,添加了輔助燈,照明時間為每天10個小時。到了晚上,雖然室溫不到10度,但缸裡猶如溫暖的雨林。
1個月,根的情況非常好,迷你矮的根也扎進水草泥了。根部伸進水草泥,說明水草泥已經被固定,可以加水了。
經歷了驚心動魄的加水後,打開二氧化碳、過濾,前面還是加了輔助燈,開始有水階段的養護。
石頭縫隙中也再次塞入棉花,這些部分是之後會倒入化妝沙的區域。
每天花一點時間填充白棉在石縫處,1個月終於完成這項工作。
準備下魚。將缸中的水慢慢流入裝魚的桶裡,這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過水方式。
至於更為細微的區域則用滴管來操作。白棉與化妝沙糾纏在一起,即使在有水流的地方,化妝沙也不會被吹飛。
達成心中最好的樣子,就馬不停蹄進行一下次的挑戰,這也是草缸的魅力吧。